第2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高阳、涞源、安国
A+ A-

(一)高阳县

高阳,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腹地,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县,域内潴龙河、孝义河、小白河,最终汇入北临的白洋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有勤劳聪慧的高阳人,造就了始自清末民初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高阳可谓是人才辈出,其中,孙岳作为同盟会员于1911年参加辛亥滦州起义,深受孙中山、黄兴等器重,1913年出任讨袁第一路军总司令;在曹馄贿选民国总大统后的1924年,冯玉祥领兵予以弹压,孙岳时任京畿警备副司令,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并囚禁曹锟。

曾与孙岳一同参加滦州起义的高阳人,还有后来成为抗日名将的佟麟阁,以及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李石曾,他不仅在家乡高阳创建布里留法工艺学校,还在保定育德中学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

保定育德中学高阳籍学生王锡疆是保定第一名党员,并于1922年在该校主持成立保定第一个党小组,其与保定省立第六中学(1949年与同仁中学合并为保定一中)学生杨景山、王重民被誉为“高阳学界三杰”。

王锡疆、杨景山于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与留法勤工俭学归国的**,一同在李 大钊的指导下工作。1925年,王锡疆参加活动遭军警毒打牺牲,年仅20岁;1927年,杨景山随同李 大钊英勇就义,年仅24岁,**为其撰写碑文;1956年,王重民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堪称从专业角度传承衣钵。

继王锡疆成为保定第一名党员后,1932年8月,在高阳、蠡县爆发“高蠡暴 动”;1937年10日,在高阳建立冀中第一个敌后抗日政权;1938年1月,“高阳南于八战斗”成为冀中第一场抗日歼灭战;1948年11月,在高阳设立解放保定前线指挥部,此役成为平津战役胜利的前奏曲。

(二)涞源县

涞源,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北端,亦是与燕山、恒山交汇处。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乘胜收复涞源县城,也是八路军北上抗日收复的第一座县城,由此开辟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字是“晋”,只因在八路军东渡黄河之初,正式申领的防区是北岳恒山所在晋东北,但战局瞬息万变,实际第129师赴娘子关、第120师赴雁门关、第115师赴平型关,只有后者属于“北岳”;同样因战局变化,国民党军溃退留出大片空白地区,为了适应抗战需要,1937年11月7月,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县成立;18日,迁至河北阜平县,当时仍辖制晋北及晋东北,加之冀西太行山区、五台山区,在正式公文中则统称“北岳”,并与随后开辟的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根据地同属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根据地的第二字是“察”,即省会在张家口的察哈尔省。八路军东渡黄河后,第115师奉命进驻北岳备战平型关战役,先期派遣独立团前出晋冀两省交界的驿马岭,这里也是灵丘、涞源两县交界,并与“察”相邻。也就是说,涞源县时为晋察冀三省结合部,同时也是具有战略价值的“十字路口”,以东可抵北京,以北可达张家口,以西翻越驿马岭是平型关,以南沿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可至石家庄。

当年按照军事划分,涞源隶属晋察冀第一军分区,驻军是前身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的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辖区横跨冀西(涞源、易县、满城、定兴、徐水)、察南(蔚县)、雁北(雁门关以北),后将雁北移交第120师;两师还各出一个营开辟平西根据地,继之平北、冀东、冀热辽根据地,由此,为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打开一条战略通道。

1944年10月,晋察冀军区整编为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首字均为“冀”也体现出实际情况;1945年8月底,晋察冀军政机关由暂驻地涞源迁至张家口。

在抗战期间,涞源儿女踊跃报名参军,乃至落实并保持征兵制。还有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其事迹被广为传颂: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三)安国市

安国,隶属于保定市,1991年升格为县级市,地处冀中平原腹地,古称祁州,汉代设置安国县,明清时期已是北方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药都”之称,尊奉汉代邳彤为药王并建庙于城南;元代戏剧作家关汉卿墓位于伍仁村。

在抗战初期的1937年10月23日,时任河北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吕正操率部进驻安国,并建立县级抗日政权与自卫队。

1938年4月1日,安国县城失守,4日反攻复得,战后美联社记者汉森前来采访,在中外媒体刊发80余篇(幅)报道;6月15日至21日,安国县城再经攻防失而复得。此前,冀中地区也曾发生交战,包括1938年1月高阳县“南于八歼灭战”,但从“安国县城保卫战”的战斗形式、规模及影响而言,当属敌后平原地区正面作战的第一枪。

相对而言,安国所在冀中军区属于晋察冀军区辖下二级军区,常驻军是以吕正操人民自卫军、孟庆山河北游击军为班底的八路军第3纵队,而留守晋察冀根据地的原属红军部队——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骑兵营、特务团一部常驻太行山。

鉴于此,1939年1月,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奉命从晋西北移防冀中,与冀中军区部队携手作战;9月,该师奉命回防晋西北,近2万名冀中青年参军随行,当然包括安国子弟。

在抗战期间,安国涌现无数英雄儿女并可堪称前赴后继,1941年冀中军区创办了抗属子弟中学,14岁的安国人高瑞欣报考入学,后随校编入抗大二分校再赴延安深造;1950年11月25日,时任志愿军司令部参谋高瑞欣,与毛岸 英在**战场遭美机轰炸牺牲。

谨记英烈,不忘历史,前赴后继以安邦定国。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古城保定与红色保定 第2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高阳、涞源、安国 第3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易县、唐县、曲阳、定兴 第4章 楔子 第5章 一、风声1 第6章 二、风声2 第7章 三、风声3 第8章 四、肃杀1 第9章 五、肃杀2 第10章 六、肃杀3 第11章 七、肃杀4 第12章 八、肃杀5 第13章 九、野火1 第14章 十、野火2 第15章 十一、野火3 第16章 十二、野火4 第17章 十三、 暗流1 第18章 十四、暗流2 第19章 十五、 暗流3 第20章 十六、暗流4 第21章 十七、事变1 第22章 十八、事变2 第23章 十九、事变3 第24章 二十、开战(1) 第25章 二十一、开战(2) 第26章 二十二、开战(3) 第27章 二十三、开战(4) 第28章 二十四、开战(5) 第29章 二十五、火线1 第30章 二十六、火线2 第31章 二十七、火线3 第32章 二十八、火线4 第33章 二十九、防叛(1) 第34章 三十、防叛(2) 第35章 三十一、防叛(3) 第36章 三十二、暗斗1 第37章 三十三、暗斗2 第38章 三十四、暗斗3 第39章 三十五、暗斗4 第40章 三十六、截劫(1) 第41章 三十七、截劫(2) 第42章 三十八、截劫(3) 第43章 三十九、投敌1 第44章 四十、投敌2 第45章 四十一、投敌3 第46章 四十二、投敌4 第47章 虎穴1 第48章 虎穴2 第49章 虎穴3 第50章 圈套1 第51章 圈套2 第52章 圈套3 第53章 摧花1 第54章 摧花2 第55章 摧花3 第56章 反谍1 第57章 反谍2 第58章 反谍3 第59章 营救1 第60章 营救2 第61章 营救3 第62章 打假1 第63章 打假2 第64章 打假3 第65章 追逃1 第66章 追逃2 第67章 追逃3 第68章 悲歌1 第69章 悲歌2 第70章 悲歌3 第71章 锄奸1 第72章 锄奸2 第73章 锄奸3 第74章 痕迹1 第75章 痕迹2 第76章 痕迹3 第77章 抢收1 第78章 抢收2 第79章 抢收3 第80章 拔点1 第81章 拔点2 第82章 拔点3 第83章 胜算1 第84章 胜算2 第85章 胜算3 第86章 闯阵1 第87章 闯阵2 第88章 闯阵3 第89章 攻防1 第90章 攻防2 第91章 攻防3 第92章 攻防4 第93章 攻防5 第94章 攻防6 第95章 诱歼1 第96章 诱歼2 第97章 诱歼3 第98章 诱歼4 第99章 诱歼5 第100章 诱歼6 第101章 解放1 第102章 解放2 第103章 解放3 第104章 解放4 第105章 解放5 第106章 解放6 第107章 赶考1 第108章 赶考2 第109章 赶考3 第110章 赶考4 第111章 赶考5 第112章 赶考6 第113章 第一枪1 第114章 第一枪2 第115章 第一枪3 第116章 第一枪4 第117章 第一枪5 第118章 第一枪6【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