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楔子
A+ A-

“轰!”

“啾啾!”

“哒哒哒!”

杜子骏在激烈的枪炮声中惊醒,他连忙回手向腰间抽枪,却发现自己躺在炕上,随即抬手向枕下摸枪,却发现手臂包括身体不能动弹,他希望仅是一场梦魇,但双眼明明睁着,随即扭头向身边的战友求助,却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不是炕,洁白的床单枕套、绿色的棉被,这明明是解放后的装备。

他长出一口气,循声看到右手边的报纸,报纸上压着一支手机,让他的时间意识定位于21世纪,可是从手机中传出的枪炮声,不,应是手榴弹的爆炸声,步枪、轻机枪的射击声,又将他的记忆拉回抗战时期,同时,仅凭声音知道那是在播放《小兵张嘎》。

他的视线扫过粉红色的窗纱、书桌、衣橱、书架,3个书架有2个装满成套的日本动漫,让他的空间意识得以定位,这是九儿子的家,准确地说是二十五孙的家、十六曾孙女杜晓漫的房间,进而想起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孩子们要为他庆祝百岁生日。

他今年99周岁,孩子们执意要过传统的虚岁生日,主要是为了将其从医院接出来……他下意识地看向左侧,那里应该是老伴的病床,却只有一个双肩包和一个拉杆箱,随之重新想起这是杜晓漫的房间,老伴因病危仍在医院抢救,孩子们为了免于他触景生情,才连哄带劝接到这里。

其实,早在81年前18岁时,他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从未想过能结婚生子,也从未想过会活到现在,作为无神论者的他并不认为这是幸运,也就更能坦然面对生死,唯一牵挂的是曾一同出生入死的老伴,此时想起不由黯然神伤。

恍然间,他看到了老伴,而且是年轻时的老伴,他欣喜地脱口问:“你怎么来了?”

“祖爷,你醒了?”杜晓漫嬉笑着问,“是不是又忘记我为什么回来了?”

杜子骏赧然地笑了,他确实时常处于时空交错中。

杜晓漫拿起手机说:“唉,怎么放完了?我刚才肯定按了暂停。”

杜子骏抱歉地说:“可能是我碰到吧。”

杜晓漫一边从衣兜掏出蓝牙耳机放进收纳盒,一边抱怨道:“我妈真是老糊涂了,她取了快件又去超市,结果把快件忘在超市里,非让我跑一趟。”

杜子骏笑道:“跟我相比,你妈只能算是小糊涂。”

他有11个子女,其中9个是烈士遗孤,他一视同仁按年龄排序,并尚能一一关心教诲,但孙辈有35个分布各地乃至国外,迎娶的孙媳就有20多个,目前除长孙媳已记不住其他人,但至少知道年龄相差一大截。

杜晓漫也笑了,她半是认真半是调侃道:“您可不糊涂,只是记忆力有点差。”

杜子骏已经想起,曾孙女在外地就读师范大学地理系,目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昨天得知要为他过百岁生日便乘高铁赶回来。他不解地埋怨道:“你不是在写毕业论文吗,怎么看起《小兵张嘎》了?”

杜晓漫说:“以前给您说过,我主修的是人文地理专业,目前的考研志愿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对了,这个还没来得及给您说,专业方向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其中包括旅游规划。”

杜子骏知道地理学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但对于愈加细分的分支学科不太清楚也不关心,他关切地打断道:“你不想当老师了?”

杜晓漫说:“那是三年后的事情了,到时再说吧。”

杜子骏不由皱了下眉,因为他对教育行业有着莫名的情愫,这也是他虽然对子女一视同仁,该骂骂该罚罚,但对二女儿和长孙媳格外尊重的原因,而在得知曾孙辈中的杜晓漫考入师范大学,他格外高兴也愈加关心关注,此时听她的语气如此轻巧轻佻,他的心中颇为不快,同时还有失落。

杜晓漫拿起报纸说:“刚才给您念过,今天是设立雄安新区一周年,我的论文主题就是它的人文地理。”

杜子骏已有些意兴阑珊,意识随之转向入定模式。

杜晓漫说:“宋教授看过初稿后,除了提出修改意见,还开出参考书目,包括孙犁的《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徐光耀的《小兵张嘎》、袁静与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尤其强调要观看同名电影。”

杜子骏渐闭的双眼猛然睁开,他关切地问:“你要写雄安新区的红色历史?”

杜晓漫说:“准确地说是论文的部分内容。”

杜子骏脱口道:“我有那些书。”

杜晓漫说:“学校图书馆也有,我另外又在网上订购了,看着方便。”

杜子骏非常想提供帮助,他说:“我曾在那一带打过仗,你如果哪里看不明白,可以问我。”

杜晓漫诧异道:“您打过仗?”

杜子骏说:“准确地说是配合作战。”

杜晓漫笑道:“是不是给前线送公粮呀?”

杜子骏不由一愣,这才想起因为早年的工作性质,尤其有些事情至死要保密,所以他从未讲过自己的经历,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从军队调入公安系统,只有收养的长子、二女儿了解这个转变,后来几经变动最终在外贸部门离休。

他笑道:“我这个老外贸可不只是会送公粮。”

杜晓漫问:“那您了解雁翎队吗?”

杜子骏不由想起老伴,脱口道:“当然……了解一些,你想了解什么?”

杜晓漫说:“我查资料雁翎队成立于1939年,可是,‘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难道这两年时间没有抗日吗?”

杜子骏警觉且严厉地问:“谁给你灌输的这种思想?”

杜晓漫委屈且不满地说:“这只是我查资料产生的疑问,没谁灌输。”

杜子骏心中不由自责,认为有责任讲清楚,他硬撑着想坐起来,杜晓漫连忙上前扶助,他懊恼道:“如今动作远远跟不上意识了。”

杜晓漫笑问:“如果只能二选一,您选哪个?”

杜子骏宽慰地笑了,不假思索地说:“对我而言,当然是意识了。”

杜晓漫问:“你想说什么?”

杜子骏虽然时常忘东忘西,但回想往事尤其亲身经历却历历在目,似乎记忆已停留在半个多世纪前,他说:“当年,白洋淀并非只有雁翎队一支队伍,而且每支队伍都会有成立时间,只说雁翎队,最初是由安新县第三区小队动员成立的雁翎班,以不脱产参加武装抗日的渔民为主,也就是说……对了,我要先听听你这个地理系大学生,对雄安新区、白洋淀及其周边了解多少?”

杜晓漫不假思索地说:“白洋淀的大部水域隶属安新县,东北部、北部分别由雄县、容城县管辖,雄安新区便是由上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合并而成,名称取自雄县、安新县的字头。”

杜子骏笑道:“背得不错。”

杜晓漫调皮地问:“那您要给我背什么?”

“孙犁善写白洋淀,早在1944年、1945年就写下《芦花荡》《荷花淀》姊妹篇(1958年录入《白洋淀纪事》),以至领衔中国文坛荷花淀派就不多讲了。我问你,白洋淀的南侧是哪里?”

“高阳县。”

“再往南呢?”

“蠡县,听爷爷说那是你的原籍。”

“也是你的原籍。”

“对我而言是祖籍,呵呵。”

“也难怪,当年我的工作很忙,只在你爷爷小时候带他回去过两次。”

杜晓漫打断道:“你又在东拉西扯了,快点回到正题吧。”

杜子骏说:“好好,回到正题。其实,在‘七七事变’之初,甚至红军还没有改编为八路军之前,就已超前部署从延安抗大抽调部分学员,他们可都是历经长征的红军指挥员,奉命分赴山西、河北两省,其中孟庆山同志只身来到保定。对了,他是咱们蠡县同乡。当时日寇正在围困平津,至9月中旬正式南下,他已从保定转赴白洋淀组建抗日武装,最初命名为抗日义勇军。对了,你看了以白洋淀为背景的《新儿女英雄传》吗?”

杜晓漫说:“看了。”

杜子骏说:“记得吧?一开始提到保定和高阳。”

要知道,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冀中平原西部,与北京、天津构成三角之势,以至“京津保”成为专用名词,并有“京畿之门”“北京南大门”之称,另有“一座总督署,半部清朝史”“一文一武一衙署”之说,其中,“文”为莲池书院,从中走出末科状元刘春霖、民国总大统冯国璋等;“武”为保定军校(1902年~1912年保定开办各类军事学堂16所,蒋介石于1907年入学保定陆军部速成学堂,而非通常所指的保定军校),先后入学的有张治中、白崇禧、傅作义、叶挺、赵博生、陈诚、董振堂等;“衙署”为直隶总督署,先后到任的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保定又有“保定府”之称,其实自宋代建城、元代重建以来,历经“州”“路”“府”“道”“市”的变迁,辖制范围随之有一定变化,如今除主城三区,还下辖由县改区的清苑、满城、徐水三区,由县改市的涿州、定州、高碑店、安国四市,以及高阳、蠡县、博野、阜平、涞源、易县、涞水、顺平、唐县、曲阳、望都、定兴、雄县、容城、安新十五县。

【PS:本书故事便是以上述保定主城区及22个区、市、县分章记述。】

杜晓漫仰头想了想说:“好像是吧。”

杜子骏说:“只说高阳,1937年10日,孟庆山率领抗日义勇军协同吕正操所辖人民自卫军打下高阳县城,由此建立冀中第一个敌后抗日政权;后于1938年1月,在高阳南于八村打出冀中第一场抗日歼灭战。对了,你看了以马本斋同志为原型的《回民支队》吗?”

“没有,参考名单中没有。”

“仍是在高阳县,不断扩大的抗日义勇军正式更名为河北游击军,其中包括《回民支队》的原型队伍,还有1932年高(阳)蠡(县)起义时期的党员。对了,你看过《红旗谱》吗?”

“以前学校组织看过电影。”

“你是师范生一定要看,知道为什么吗?”

“《红旗谱》主要记述了两件事,一是发生在蠡县的反割头税斗争,即高蠡起义的先声,二是发生在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七六惨案’,因此该校又被称为‘红二师’。”

“你应该知道吧?《红旗谱》其实是三部曲,另两部书名为《播火记》《烽烟图》,作者梁斌是红二师学生,也是蠡县人,曾亲身经历书中记述的事件,你有时间可以读一下原著。”

“嗯。”

“你还可以读一下杨沫的《青春之歌》,女主人公的原型曾在定县(今定州市)任教,男主人公的原型之一曾在红二师就读,并经历了‘七六惨案’。你把这几本书读完,就能基本了解当年的时代背景了。”

“嗯。”

“在红二师称为‘红’之前,一直追溯到1922年,保定育德中学的高阳籍学生王锡疆,不仅成为保定第一位党员,还在该校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他与省立第六中学(今保定一中)学生杨景山、王重民并称‘高阳学界三杰’(注:杨景山是清苑县人,曾在高阳县就读),其中,杨景山后任北方区委组织部长,于1927年随同大钊同志一起英勇就义。”

杜晓漫一开始还有些兴味索然,听到最后真的目瞪口呆了。

杜子骏继续说:“同是保定育德中学学生,韩永禄同志于1924年回到家乡完县(今顺平县)西五里岗村,主持建立了保定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后于1930年领导发动了保定第一次武装斗争,也就是五里岗起义,并成立了北方第一支红军部队即红22军,比高蠡起义还要早两年,在这两次行动之间的1931年,谷雄一、赫光率领起义部队进驻阜平县,并建立了北方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其中谷雄一同志曾在保定育德中学就读。若往前追溯,你知道该讲到什么吗?”

杜晓漫对思路已有所领悟,她说:“若与育德中学有关的话,那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了,我们学校曾组织参观过纪念馆。”

“是的,留法勤工俭学的发起者是高阳人李石曾,他除在家乡布里村建立留法工艺学校,还于1917年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预备班;第二年,主 席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作为新民学会负责人到北平参与留法勤工俭学筹备工作,并于1918年10月6日到保定迎接前来报到的湘籍学生,而在保定预备班毕业的有少奇同志,以及李维汉、李富春等同志。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

“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这就是为什么孟庆山只身从延安到保定,却能很快组建起抗日武装的原因。”

“是的,他当时得到保东、保南特委(后合并为保属省级委)的支持,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4月,其辖下河北游击军与吕正操所辖人民自卫军合并为冀中军区,部队番号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在冀中38个县建起抗日政权,实际控制24个县城;又一年后,雁翎队的前身雁翎班成立,包括‘小兵张嘎’,当时隶属冀中军区一分区。”

杜晓漫站起来说:“明白了,在‘七七事变’之初,白洋淀地区就已经在抗日了。”

杜子骏说:“坐下,还没完呢。”

“还有什么?”

“冀中军区属于二级军区,其上级是早于1937年11月7日成立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最初设在山西五台县,十一天后迁至河北阜平县,你还记得吧?1931年曾在这里建立北方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记得。”

“1938年1月10日,在阜平县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标志着正式开辟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冀中地区的白洋淀,当然还有现在的雄安新区。”

“明白了,要以大视角审视局部。”

“是的,同时更要理清脉络。”

“是不是该讲晋察冀军区成立之前了?”

“是的。在八路军从陕西东渡黄河到山西,将分别开赴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时,周副主、彭总于1937年9月16日抵达保定考察战情,当时驻防城垣的是国民党精锐第52军,其前身为黄埔军校教导团,但仅坚守不到两天便于9月24日败退。同一天,在涞源与灵丘两县交界的驿马岭,八路军打响北上抗日第一枪,随后乘胜收复第一座县城即涞源县城。”

“打响第一枪不是在平型关吗?”

“参加平型关战役的是八路军第115师,为了阻断日寇从河北增援山西的通道,派出辖下前身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的独立团,到平型关以东约80公里的驿马岭,提前一天伏击了日军骑兵。”

“哦,原来是这样。”

“其实,第115师还派出直属骑兵营到唐县倒马关,在9月23日就与日寇有了交战,也被视为八路军打响北上抗日第一枪。”

“怎么会这样?”

“当年打仗主要看战果,尤其是击毙多少缴获多少,不像现在的人非要较真谁先谁后。至于倒马关、驿马岭之战,遭遇的是日军小股部队一击即溃,何况均是平型关大捷的一部分,因此,早期的战史没有也不会重点强调。当然,后世史学家刨根问题也是应该的。”

“您不会只是为了说这个吧?”

杜子骏满意地笑道:“是的,我要说的有两点:一是,只说前身为红军的建制部队,最初以第115师独立团、骑兵营为骨干,加之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总计2000余人马,最终晋察冀军区发展至三十万大军,民兵不计其数;二是,骑兵营副营长李钟奇同志,对了,还有作家孙犁均曾在保定育德中学就读。”

杜晓漫好奇地问:“祖爷,您是不是也曾在这所学校就读?”

杜子骏随之想起大哥杜辉,还有三哥杜子强,他深吸一口气说:“你有兴趣的话,以后我会慢慢讲。”

杜晓漫连忙起身问:“您是不是累了?躺下休息吧。”

杜子骏躺好后说:“除了刚才说的《红旗谱》《青春之歌》《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回民支队》,你可以找时间看一下《野火春风斗古城》《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大夫》《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二小放牛郎》,等我给你讲时,应该会更容易听懂。”

杜晓漫说:“好的,您休息吧。”

杜子骏目视曾孙女离开后合上双眼,脑海随之陡然翻转,往事犹如沙漏般快速闪现——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古城保定与红色保定 第2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高阳、涞源、安国 第3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易县、唐县、曲阳、定兴 第4章 楔子 第5章 一、风声1 第6章 二、风声2 第7章 三、风声3 第8章 四、肃杀1 第9章 五、肃杀2 第10章 六、肃杀3 第11章 七、肃杀4 第12章 八、肃杀5 第13章 九、野火1 第14章 十、野火2 第15章 十一、野火3 第16章 十二、野火4 第17章 十三、 暗流1 第18章 十四、暗流2 第19章 十五、 暗流3 第20章 十六、暗流4 第21章 十七、事变1 第22章 十八、事变2 第23章 十九、事变3 第24章 二十、开战(1) 第25章 二十一、开战(2) 第26章 二十二、开战(3) 第27章 二十三、开战(4) 第28章 二十四、开战(5) 第29章 二十五、火线1 第30章 二十六、火线2 第31章 二十七、火线3 第32章 二十八、火线4 第33章 二十九、防叛(1) 第34章 三十、防叛(2) 第35章 三十一、防叛(3) 第36章 三十二、暗斗1 第37章 三十三、暗斗2 第38章 三十四、暗斗3 第39章 三十五、暗斗4 第40章 三十六、截劫(1) 第41章 三十七、截劫(2) 第42章 三十八、截劫(3) 第43章 三十九、投敌1 第44章 四十、投敌2 第45章 四十一、投敌3 第46章 四十二、投敌4 第47章 虎穴1 第48章 虎穴2 第49章 虎穴3 第50章 圈套1 第51章 圈套2 第52章 圈套3 第53章 摧花1 第54章 摧花2 第55章 摧花3 第56章 反谍1 第57章 反谍2 第58章 反谍3 第59章 营救1 第60章 营救2 第61章 营救3 第62章 打假1 第63章 打假2 第64章 打假3 第65章 追逃1 第66章 追逃2 第67章 追逃3 第68章 悲歌1 第69章 悲歌2 第70章 悲歌3 第71章 锄奸1 第72章 锄奸2 第73章 锄奸3 第74章 痕迹1 第75章 痕迹2 第76章 痕迹3 第77章 抢收1 第78章 抢收2 第79章 抢收3 第80章 拔点1 第81章 拔点2 第82章 拔点3 第83章 胜算1 第84章 胜算2 第85章 胜算3 第86章 闯阵1 第87章 闯阵2 第88章 闯阵3 第89章 攻防1 第90章 攻防2 第91章 攻防3 第92章 攻防4 第93章 攻防5 第94章 攻防6 第95章 诱歼1 第96章 诱歼2 第97章 诱歼3 第98章 诱歼4 第99章 诱歼5 第100章 诱歼6 第101章 解放1 第102章 解放2 第103章 解放3 第104章 解放4 第105章 解放5 第106章 解放6 第107章 赶考1 第108章 赶考2 第109章 赶考3 第110章 赶考4 第111章 赶考5 第112章 赶考6 第113章 第一枪1 第114章 第一枪2 第115章 第一枪3 第116章 第一枪4 第117章 第一枪5 第118章 第一枪6【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