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易县、唐县、曲阳、定兴
A+ A-

(一)易县

易县,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北端东麓,属于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十分之七为山地,唯一的平原乡与定兴县相邻。

在县域内,有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紫荆关,古称上谷关,可谓兵家必争之地;有皇家陵寝清西陵,当年被视为风水宝地;还有一条中国历史无法逾越的易水河,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奠基成就了“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更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不畏强敌的精神立下柱脚,“狼牙山五壮士”则用鲜血与生命做了新注脚。

1941年9月25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1团7连6班奉命掩护群众阻击日寇,在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受伤。他们的事迹于11月5日以《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为题在《晋察冀日报》刊登报道,晋察冀军区于7日正式将该英雄群体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注:棋盘陀是狼牙山主峰)。新中国成立后,相关报道以《狼牙山五壮士》为题纳入小学课本,同名电影于1958年上映。

易县以易水河为名,易水河与历史长河交融,从刺秦王的荆轲到抗击日寇的狼牙山五壮士,孕育滋养了无数慷慨悲歌之士……抚古追今,壮哉!

(二)唐县

唐县,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县域东南部延至华北平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中国历史朝代歌始为“唐尧虞舜夏商周”,其中“唐”是尧帝的封地,也是“唐县”之名的由来。

战国时,唐县始设关隘鸿之塞,后世易名常山关、铁关、鸿山关等,据称北宋杨六郎延昭曾镇守于此,史载明代定名倒马关,与居庸关、紫荆关并称“内三关”。

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前夕,八路军第115师骑兵营奉命前出唐县倒马关,同时独立团前出涞源驿马岭,均在平型关战斗之前与敌交火,被视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打响第一枪。此后,骑兵营(副营长李钟奇曾就读保定育德中学,开国少将)连续出击,收复曲阳、唐县、完县(今顺平县)、满城等县城。

在抗战期间,唐县不仅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1939年5月~1941年8月),而且地方建政工作也走在前列,1939年8月,24岁的陈舜玉当选唐县县长,成为晋察冀边区第一位女县长;早在1937年10月,其大姐陈舜英任职辽县(今左权县)成为第一位女县委书 记;1939年7月,周副主 席骑马摔伤右臂无法执笔,为此出任文书的是其三妹陈舜瑶(**夫人)。陈氏姐妹系出名门,曾祖父陈莼曾是沈葆祯的幕僚,舅爷林长民生下才女林徽因,表舅爷林觉民写下荡气回肠的《与妻书》。

脍炙人口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也与唐县有关,剧中“关敬陶”的原型是王溥,1938年8月31日率部起义,在唐县北店头村整编为晋察冀抗日游击军,后于1940年“百团大战”中,时任司令员王溥英勇牺牲。

回溯雄踞唐河畔的倒马关,其下游约16公里是黄石口村,1939年白求恩逝世于此;继之下游约25公里是葛公村,1942年柯棣华逝世于此。如今,唐县钟鸣山下建有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三)曲阳县

曲阳,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设立县治,据传是战国名相蔺相如的故里,另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遗址等。

明代尹耕曾作《过曲阳谒岳庙》,以抒发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诗曰:恒山结秀自吾乡,祠殿千秋起曲阳;飞石不传秦岁月,断碑曾勒汉文章;望连牟那三关近,势压滹沱九曲长;天子只今忧北伐,愿封玄塞作金汤。

在抗战期间,日寇屡屡进犯扫荡太行山区,尤其1942年冬~1943年上半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时期,曲阳人民始终不屈不挠地与日伪斗智斗勇,涌现出诸多英雄模范人物,包括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以及“麻雀战”代表人物、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表彰的43名民兵之一李殿冰等。

曲阳有着曲转的地理,也有着曲折的历史,若循迹细细探寻,曲径通幽之处便是舍我其谁的“势压滹沱九曲长”,以及直抒胸臆的“愿封玄塞作金汤”……家国情怀,犹如明媚的阳光四射。

(四)定兴县

定兴,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华北平原,横跨平汉(京广)铁路,南距保定54公里、北距北京89公里,西临太行山区的易县,东接白洋淀畔的容城县,易水河贯连其间。

战国时期,燕昭王在今定兴县北章村筑起黄金台,留下史篇《燕昭王求士》,以及成语“千金买骨”;秦灭赵后,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刺秦王,定兴乐师高渐离在易水河畔击筑送别,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并天下后,高渐离虽被熏瞎双眼,仍以铅置筑中刺秦王,成就“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此外,定兴也是闻鸡起舞的祖逖、重建保定城的张柔、《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晚清名臣鹿传霖、抗美援朝空军英雄孙生禄等的故乡。

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正式南下入侵华北平原,当以9月18日突破永定河防线占领涿州为标志,定兴县城于同日陷落。

此后的八年抗战期间,地处平津保三角地带的定兴,被迫经受了长期且严酷的摧残,但定兴军民的抗日行动从未间断,前赴后继涌现诸多英雄模范人物,包括:晋察冀边区授予“拥军模范”称号的耿大娘(曹兰芝),以及时任定兴县委负责人、烈士于江等。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古城保定与红色保定 第2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高阳、涞源、安国 第3章 晋察冀根据地之易县、唐县、曲阳、定兴 第4章 楔子 第5章 一、风声1 第6章 二、风声2 第7章 三、风声3 第8章 四、肃杀1 第9章 五、肃杀2 第10章 六、肃杀3 第11章 七、肃杀4 第12章 八、肃杀5 第13章 九、野火1 第14章 十、野火2 第15章 十一、野火3 第16章 十二、野火4 第17章 十三、 暗流1 第18章 十四、暗流2 第19章 十五、 暗流3 第20章 十六、暗流4 第21章 十七、事变1 第22章 十八、事变2 第23章 十九、事变3 第24章 二十、开战(1) 第25章 二十一、开战(2) 第26章 二十二、开战(3) 第27章 二十三、开战(4) 第28章 二十四、开战(5) 第29章 二十五、火线1 第30章 二十六、火线2 第31章 二十七、火线3 第32章 二十八、火线4 第33章 二十九、防叛(1) 第34章 三十、防叛(2) 第35章 三十一、防叛(3) 第36章 三十二、暗斗1 第37章 三十三、暗斗2 第38章 三十四、暗斗3 第39章 三十五、暗斗4 第40章 三十六、截劫(1) 第41章 三十七、截劫(2) 第42章 三十八、截劫(3) 第43章 三十九、投敌1 第44章 四十、投敌2 第45章 四十一、投敌3 第46章 四十二、投敌4 第47章 虎穴1 第48章 虎穴2 第49章 虎穴3 第50章 圈套1 第51章 圈套2 第52章 圈套3 第53章 摧花1 第54章 摧花2 第55章 摧花3 第56章 反谍1 第57章 反谍2 第58章 反谍3 第59章 营救1 第60章 营救2 第61章 营救3 第62章 打假1 第63章 打假2 第64章 打假3 第65章 追逃1 第66章 追逃2 第67章 追逃3 第68章 悲歌1 第69章 悲歌2 第70章 悲歌3 第71章 锄奸1 第72章 锄奸2 第73章 锄奸3 第74章 痕迹1 第75章 痕迹2 第76章 痕迹3 第77章 抢收1 第78章 抢收2 第79章 抢收3 第80章 拔点1 第81章 拔点2 第82章 拔点3 第83章 胜算1 第84章 胜算2 第85章 胜算3 第86章 闯阵1 第87章 闯阵2 第88章 闯阵3 第89章 攻防1 第90章 攻防2 第91章 攻防3 第92章 攻防4 第93章 攻防5 第94章 攻防6 第95章 诱歼1 第96章 诱歼2 第97章 诱歼3 第98章 诱歼4 第99章 诱歼5 第100章 诱歼6 第101章 解放1 第102章 解放2 第103章 解放3 第104章 解放4 第105章 解放5 第106章 解放6 第107章 赶考1 第108章 赶考2 第109章 赶考3 第110章 赶考4 第111章 赶考5 第112章 赶考6 第113章 第一枪1 第114章 第一枪2 第115章 第一枪3 第116章 第一枪4 第117章 第一枪5 第118章 第一枪6【完结】